潮汕动态▶

最“虎”的华侨,汕头人都应该认识他(图文)

时间:2021-07-19 14:22:35  阅读次数:

他以一罐虎标万金油,

撑起了一个报业集团。

曾为声名显赫的东亚首富,

亦为支援抗战大散家财。

他是世界药业大王,

也是著名的爱国侨领。

这是关于传奇华侨实业家胡文虎先生

与汕头地标“胡文虎大楼”的故事


胡文虎(1882~1954年)

提起胡文虎,可能除了老一辈,年轻一代还不太清楚,但或许在小时候,夏天被蚊虫咬了,中暑头晕头痛,家里长辈就会拿出一罐硬币大小的红扁铁罐,用里面白色的膏体涂抹患处,瞬间便清凉缓解,这就是胡文虎研制发明的“虎标万金油”。


当年风靡潮汕地区的虎标万金油,就在汕头市金平区的胡文虎大楼里生产。这座“楼叠楼”有6层,是汕头开埠第一座最高的洋楼。


▲胡文虎大楼(永安堂制药厂旧址),

位于瑞平路与民族路交界处,

2019年开辟为汕头城市发展展览馆。


▲水彩画《胡文虎大楼》(作者:林宇嘉)

“万金油大王”与汕头的不解之缘

胡文虎原籍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其父是侨居缅甸的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铺。他还有个弟弟叫胡文豹,兄弟俩在父亲去世后继承家业,在1910年,将早年父亲在国内带来的中成药“玉树神散”进行改良,研制出一种可外敷可内服,能治感冒头痛又能治晕车晕船的万能良药,因而取名“万金油”。

凭着胡氏兄弟的魄力和智慧,虎标万金油和其他虎标良药系列一举占领东南亚市场。近百年来已卖至全球七十多个国家,胡文虎被誉为“万金油大王”。


汕头素有“百年商埠”美誉。胡文虎虽然不是本埠人,但他选择了汕头作为在大陆创业的始发地。这是因为汕头是当时的重要港口,胡文虎曾多次出入,对当地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较为熟悉。另外,其母系潮州籍侨女,与潮汕也有一定的情感渊源。

1927年,胡文虎花费了80万银元,在汕头投资兴办制药厂,在抗日战争之前,永安堂制药厂的药品经过汕头港驶向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南亚各国。胡文虎在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度高居华人首富。胡文虎大楼也成为了汕头百载商埠历史的“活见证”。


▲民国老照片上胡文虎大楼塔楼的老虎造型,

在解放初期已被拆除。

图源:汕头电视台民生档案

“报业巨子”的爱国情怀

靠制药致富的胡文虎,还是著名的星系报业的创始人,被誉为“报业巨子”。1931年,他在汕头独资创办《星华日报》,是星系报业在大陆创办的首张报刊。


▲位于韩堤路的胡文豹大楼,在1934年建成后,

就定为《星华日报》报社社址。



▲星系报业旗下的《星华日报》。1913-1952年,

胡文虎在东南亚各地创办近20份报纸,

多冠以“星”字,开创了华人最大的报业集团。

胡文虎起初办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虎标药品的广告宣传,节省广告费用。但随着星系报纸的舆论影响扩大,经常为正义发声。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星系报纸大力宣传抗战,对促进华侨团结,振奋民族信念,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1935年,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传到汕头,《星华日报》主笔张问强经常介绍进步思想,鲁迅、萧军、萧红的消息常见报端。

胡文虎有句名言:“爱国是华侨的天职。”他贡献的“战绩”数不胜数。从1937至1938年,胡文虎为抗战共捐献了4部救护车,超过3亿件的药品,并在香港组建了虎豹救伤队。抗战期间,他个人捐款、购买国债累计超过三千万银元(不含物资),号召海外华人华侨捐资过亿,成为华侨抗日捐钱捐物第一人。


▲胡文虎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

向十九路军将士捐物捐款,

军长蔡廷锴将军为此在《申报》题词相赠,

称“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胡文虎是位大慈善家、爱国侨领,自倡“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将每年盈利60%用于救灾、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20世纪30年代,在汕头捐建汕头医院和市立一中图书馆、回澜中学礼堂、市立女子中学校舍、感化厅各一座。1935年,胡文虎独资创办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这是当时南洋唯一设备完善的义务学校,惠及广大华侨贫寒子弟。

胡文虎希望为祖国兴建百座医院、千所小学的计划,虽然因战争而被迫中断,但他对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胡文虎的后代时, 一再肯定了胡文虎一生的爱国爱乡义举和他对事业勇往直前 、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个爱国爱乡的文化符号


▲修缮前的胡文虎大楼(摄影:林芷墨)


▲修复后的胡文虎大楼,

应用修旧如旧的基本思想,保持一百年前的质感。


▲顶部为圆柱体望楼,外壁饰以浮雕图案,

中西合璧,细腻精美。

如今,胡氏家族的风光鼎盛已成为历史,给汕头留下了一座市文物保护单位胡文虎大楼,作为城市展示的窗口,承载汕头百载商埠的深厚文化底蕴。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具象的文化符号层面,更要讲好符号后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如同那句流传至今的真挚感言:“文虎经商海外,眷念乡邦,秉救国之心,为拯民之举,济群博施,惟日不足。”或许可以代表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广大侨胞不忘炎黄子孙的身份,出财出力支援抗战,传递爱国爱乡的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闪光的现实意义。家国的感召,爱国的力量,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成为我们面对艰难险阻、团结奋战的核心力量。

来源 | 汕头文化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