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潮人▶

这位潮人出生富家,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被捕后拒绝党组织营救

时间:2023-05-30 16:02:52  阅读次数:

 他原本是一个富家子弟,但目睹了国家贫穷落后,民族积弱被欺,农民受剥削压迫,于是立志要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此,他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专业,又几经寻求选定马克思主义,立志变革中国社会。他就是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

 

图片

 彭湃

 

  彭湃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归国后,他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一生为农民利益奋斗,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一切。

 

 

  “革命先从革自己的命开始”

 

彭湃(原名彭汉育)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他出生的时候,彭家已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每年收入约千余石租,共计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余人。”彭家有家庭成员近三十口人,“平均每一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可以看出,当时彭湃所处的生活条件是极优渥的,完全可以做一个世俗享乐的“少爷”。但彭湃年少起就极为同情农民,他曾为自家的佃户被父亲无理地压榨而难过,为被兄长催租而心酸,他不明白为何这些勤劳的农民终年劳碌却仍衣食无着,而富人不劳动却衣食无忧。他深深地为这种不公平感到愤慨,于是自小就有了要解放农民的宏愿

在早稻田大学学成归国的彭湃,拒绝了时任省长陈炯明的邀请。他背叛了自家所处的封建地主阶级,搬出自家的豪宅,脱下西装革履,换上布衣草鞋,还烧掉了属于他的全部田契,走到农民中组织农会,为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谋利益。

图片

 

  彭湃的分田之举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一开始他把自己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不敢要。他便以看戏的名义把佃户召集至家门口的龙舌埔广场,当众烧毁田契,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他的家人痛呼“祖上无德”,骂他是“逆子”。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中说:“我家里人听说我要搞农民运动,除了三兄五弟不加可否外,其余男女老幼都是恨我刺骨,我的大哥差不多要杀我而甘心。”但他烧田契分田给佃户的举动,迅速传遍海陆丰大地,赢得广大贫苦农民的衷心拥戴。海陆丰人民奉他为“彭菩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大批农民赶过来参加他领导的农民运动。

 

 

  正如瞿秋白《纪念彭湃同志》一文所说:“他是做群众运动工作的模范,他是能真正深入到群众里面去的同志……他是中国劳苦的农民群众顶爱的、顶尊重的领袖。”

  

  “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 


  当中国共产党早期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的时候,彭湃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农村,他认为: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世世代代受压迫剥削,有着很强的革命性,是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中国革命就不能成功。

 

  他是这么判断的,也是这么实践的。从1922年6月开始,他就“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只身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开展农民运动。在他的努力下,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成立,会员达2万户,计10万人。

 

  在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大会上,彭湃问:“农友们!天下怎么才会太平呢?”台下众口一词地大呼:“我们的彭湃当皇帝,天下就太平了!”面对农民这种期盼救世主的旧式心态,彭湃风趣地说:“彭湃不能当皇帝,天下从此不能有皇帝。我们农友真正当家做主,天下才能太平!”

 

  在《告同胞》一文中,他指出: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破坏私有财产制度,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他一生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理想。

 

  海丰农民运动的影响扩展到全省,广东其他地区的农民也逐渐组织起来。在开展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彭湃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从农民利益出发。他曾提出四个“图”,即“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作为农民运动总纲。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后,团结全县农民进行减租斗争。


图片

  表为1923年农民被剥削的严重情况。 

 

  为保护农民的利益,总农会规定农产品集市的权力归农会掌管;反对地主肆意加租、易佃剥削农民;创办农校,农民子弟免费入学;动员农民造林,山林收益按劳分配;成立仲裁部,为农民主持公道。这些措施深得农民拥护。毛泽东高度赞扬说:“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不然任便怎么样都算不得。”

 

  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任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兼教员,为全国的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

 

  在从事农民运动实践的过程中,他撰写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详细论述了从1922年至1924年海丰农民运动的全过程,深刻地总结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该书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

 

  1927年3月,中华全国农民协会在武汉成立,彭湃和毛泽东、方志敏等13人被选为执行委员,担负起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对彭湃在农民运动中所作的历史贡献,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高度评价“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毛泽东则称赞彭湃是“农民运动大王”。


图片

 

  1926年彭湃在《中国农民》上发表《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总结农民运动经验的一部重要著作。


  “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彭湃成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委员,领导南昌起义,后挥师南下广东。

 

  由于彭湃长期在海陆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革命基础,海陆丰两县民众在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下,于4月、9月两次举行武装起义。

 

  彭湃10月底回到海陆丰,又领导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县级苏维埃政权。

 

  当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起义军撤退到海陆丰,在欢迎起义军大会上,彭湃说:“这算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在敌人重兵围攻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顽强坚持了四个月。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为其他革命根据地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一再受到中共中央肯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1927年12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发表题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长篇文章,对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给予高度评价。


      1928年,彭湃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于11月奉命赴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白鑫出卖,彭湃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几次死去活来,但始终坚贞不屈,绝不背叛革命。面对死亡威胁,彭湃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他坚定地表示:“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图片

 

  尽管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手足俱折、身无完肤,晕死多达九次,但彭湃仍不肯屈服,他强忍伤痛,安慰和鼓励难友,自己却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党组织营救失败后,他给党写下最后一封信,要求停止营救,说道:“我等此次被白(指叛徒白鑫)害,已是无法挽救……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后来他又给爱人许冰写了一封道别信,信中仍然不忘鼓励她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说道:“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兄谢你的爱!万望保重!余言不尽!” 


图片

 

  1929年8月30日,他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看守所英勇就义,年仅33岁。在最后的时刻到来之际,他还不忘脱下身上的衣服赠送给狱中难友,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图片

彭湃的孙女彭伊娜


“彭湃的忠诚和毅力让信仰显出魅力和力量。”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从反对者变成追随者,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彭家先后有7人牺牲,其中6位是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彭湃的儿子、弟媳、侄子等纷纷参加革命,连原来因为彭湃烧掉田契而痛哭的母亲周凤也帮助地下党进行斗争,被毛主席亲切称呼为“革命母亲”。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表示,爷爷彭湃的信仰和理想改变了这个地主家庭,从此几代人前赴后继,将小我融入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奉献中,为中国站起来而战,为中国强起来而奋斗。

图片

父亲彭湃和儿子彭士禄(左1)

 

  彭湃之子彭士禄(1925年11月18日—2021年3月22日)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被反动派枪杀;4岁时,父亲彭湃在上海被抓,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父母牺牲后,彭士禄颠沛流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党组织安排他辗转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8岁时,由于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抓进监狱成为小囚犯。彭士禄10岁出狱后又沦为“小乞丐”,11岁时再度入狱,后经地下党和祖母营救出狱,被辗转送到延安学习。


图片

 

彭士禄


1950年,彭伊娜的父亲彭洪给二哥彭士禄寄去一张彭湃烈士的遗照。这是彭士禄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模样,他激动地在照片背面写下:“这是中国革命英勇的斗士!这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我的爸爸——彭湃同志!”

秉承父亲的理想和志向,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攻坚克难数十载,成为中国第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1983年,他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程,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将毕生献给祖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之路。

图片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激发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地分配给农民,直至不惜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父母舍身为国的家风,和那些养育他、保护他的可爱百姓,共同构成了彭士禄院士深厚的家国情怀。

图片

彭湃烈士铜像

 

  中共中央对彭湃等烈士的重大历史贡献和英勇斗争事迹作出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已深入广大劳苦群众的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土地革命的忠实领导者。”


 


来源:海丰县融媒体中心、羊城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