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潮人▶

潮商档案丨崛起于上海滩的纺织大王 —— 郭子彬

时间:2016-03-14 10:38:22  阅读次数:

 

汕头开埠以后,商业和对外贸易以及海洋运输业迅速发展,不少潮汕人纷纷走出故里,到中国沿海各商埠和东南亚等地闯世界,艰辛创业,精心经营,成为近代潮商翘楚。其中,汕头潮阳人郭子彬于19世纪七十年代奔赴上海谋生,经过数十年的辗转经营,崛起成为当地著名的潮商。他在积累了巨额资金后,适时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兴办民族工业,集巨资创办鸿裕纱厂和鸿章纺织厂,并取得很大的发展,成为旅沪潮商创办实业的先驱者。


 
 

地处小北山脉腹地的铜盂镇,自古以来乃是藏龙卧虎之地。唐宋潮汕八贤之一的许申,近代著名实业家郭子彬、电影艺术大师蔡楚生、著名心理学家郭任远等,均出生于此。

郭子彬致富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在崇文兴教方面,捐献巨资,布泽社会。他为创办复旦大学心理学院而捐建的子彬楼,以其哥特式建筑的时代特色,至今屹立于复旦大学的美丽校园中,记录着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历史。

 

投身实业卓有成效

 

郭子彬,潮阳铜盂镇人,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因其兄早丧,郭子彬于光绪初年只身赴上海谋生,留其弟在家继承父业行医并待奉老母。

郭子彬初到上海时,在一家烟土行当学徒。由于他办事认真、聪明勤奋,并且学懂一些英语,很快掌握了烟土行业的经营之道。数年后,郭子彬独立创办了郭鸿泰土行。他经营有方,亲自站柜台,在烟民中颇有信用。他的柜台上每天蹲着一只白猫,很多顾客就以白猫为记,买烟土要买柜台上蹲着白猫的土店的。自此,业务发展迅速,郭鸿泰土行逐渐跟上海最大的土行之一的郑洽记齐名沪上,一跃而为上海潮商的巨富。据姚公鹤著《上海闲话》称:沪上潮人土栈之尤著名者,为郭姓之鸿泰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禁烟,烟土行业列为非法贸易,郭鸿泰土行随之停业。

辛亥革命后,全国开展禁烟运动,郭子彬深感贩卖鸦片害国害人,必须及时掉转经营方向。于是,他首先投资上海钱庄业,在上海鸿信、鸿祥、信裕、晋安4家钱庄,共参股11.8万两银,成为4家钱庄的大股东。与此同时,他以鸿裕号为名,兴办4家面粉厂和1家织布厂。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欧洲激烈争战,无暇东顾,棉纱、棉布输入中国的数额锐减,中国民族棉纺织业得到发展的机会。郭子彬抓住良好时机,于1915年和1918年与其表弟郑培之(潮阳金浦人)合作,先后投入巨资在上海创办大型的鸿裕纱厂和鸿章纺织染厂,崛起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实业家。

 
鸿章纺织染厂广告


1915年,郭子彬与表弟郑培之合作投资150万两银,在上海麦根路(今淮安路)491号创办鸿裕纱厂,建厂时购地近百亩,延聘英国工程师设计。该厂建成后,拥有纱锭62816枚,布机244台,实际有纱厂和布厂共两厂,产品以宝鼎为牌号,运销国内各商埠和东南亚各地,获利丰厚。该厂曾获孙中山手书衣被群生的牌匾。

19184月,以郭子彬、郑培之为大股东,筹规银10万两,在上海麦根路康那脱路口(今泰兴路北段康定路口)创办鸿章纺织厂。鸿章纺织厂初建时只有木织机400台,染缸8只,职工300余人。次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席卷全国的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活动,再一次给民族棉纺织业提供了机遇,1920年鸿章厂又增资10万两,增添铁木织机216台。

一年多后,该厂又大幅增资至150万两,大规模增添和更新设备,添置纱锭24536枚,布机 440台(其中铁织机25台),并购进染色机械代替老式染缸,成立机械化染布车间,职工也激增至1200人,形成新式纺织染大型企业,厂名也改称鸿章纺织染厂。鸿章的棉纱以宝彝为商标,而棉布则以宝彝鸿章双凤三羊为商标,皆畅销国内和东南亚各地。此时,鸿章和鸿裕都进入兴盛的时期。

作为旅沪潮商从事实业的先行者,郭子彬在20世纪初创办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其厂号尚存的企业,对当时上海民族纺织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业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

 

热心公益造福社会

 

郭子彬致富后不忘报效桑梓,造福社会,在上海和潮汕地区所办公益、文教事业颇多。民国初期,郭子彬便是上海潮州会馆潮惠帮会董中的核心人物,他为富有义,敢于担当,远近闻名,值得钦佩,更是今天潮商的楷模。

郭子彬重视帮助各地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1920年,鉴于居沪潮汕人中谋生艰难、生活贫困者众多,子女普遍存在入学读书和尔后择业的困难,上海潮州会馆决定斥巨资创办上海贫儿教育院,办院经费由潮惠会馆统筹,主要由郭子彬和郑培之等人捐赠。学校主要招收旅沪潮汕籍贫寒人家子弟入学,学生一律住读,全部免费,实行半工半读。郭子彬担任这所学校董事会的主要成员,不仅带头捐献建校资金,而且长期捐助该校办学经费。贫儿教育院占地60亩,教学设施齐全。有综合楼、大礼堂、图书馆、运动场、实习工场、学生宿舍、餐厅、医务室等。创办者还为学校能够长期维持,置办了可以有常年收益的土地、房产等产业。郭子彬还积极支持潮汕山庄,使旅沪乡亲逝后有办丧事、寄棺或殡葬之场所等。


 
 

1926年落成的心理学院.郭子彬先生捐建,命名为子彬院


 

郭氏崇文兴教、热心公益的义举,在资助上海复旦大学创办心理学院这件事上,充分显示了他的热忱和气魄。1923年,郭子彬捐资5万两银为上海复旦大学兴建心理学院教学楼,被命名为子彬楼,其子郭辅庭还捐助心理学院的开办费。创立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步入复旦校园,在西侧的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栋雍容典雅的4层楼房,它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其风格别致而又独特。这就是称为子彬院的心理学院大楼。岁月的风霜已消蚀了昔日的风采,但它作为今天仍留下的当年少数建筑物之一,默默铭刻着潮商郭子彬捐赠巨资建设子彬院的壮举。

 
郭子彬捐建的复旦大学子彬楼


除协助创办复旦大学外,郭子彬还先后捐巨资为家乡铜盂公学购地扩建校舍,添置设备;为潮阳东山中学、六都学校、潮光学校以及潮州的韩山师范、金山中学等校捐赠大批图书、仪器和赠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1919年,郭子彬和郑培之捐资在汕头创办潮州八邑职业学校,其后改办为汕头大中学校(即汕头市第四中学前身)。他还热心赞助在沪潮阳籍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郭任远、郭承恩、郭守纯等博士人才。



汕头四中其前身为郭子彬和郑培之捐资的汕头大中中学


 
 

郭任远: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创办心理学系并筹建心理学院;曾任鲁东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史有前八贤后七贤之人物,特别明朝一代,更是人才济济。先贤虽有著述,终因年代久远,散佚无闻。郭子彬对此极为痛心,遂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上海创办双百鹿斋,聘请对古学有研究之学者搜集、校勘古代典籍,重新出版了明代隆庆《潮阳县志》(林大春编著)、《东涯集》(即翁万达集)及《井丹诗文集》等书,依然采取仿宋木刻连史纸线装印书,刻印了许多图书,广赠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和大学,传播久远。

19228月,潮汕遭受严重风灾,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9日晚上海潮州会馆接汕头求援电,当即先汇5000元,并成立由郭子彬为主任的风灾筹赈办事处,先后筹集资金6万元。



上海滩

 

 
 

郭子彬晚年回乡,仍不遗余力,出资建田心桥、溪西雨亭和新桥北山亭,改造铜盂分别至神仙里、峡山、深岭3段泥土路为贝灰三合土道路;独资维持峡山宏济善堂,施赠棺木,施医赠药;资助峡山育婴堂经费。

1932年,郭子彬因病在家乡逝世,终年72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