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你可记得汕头中山公园曾经有过一座承载了几代人共同记忆的雕塑(图文)

时间:2021-02-02 15:42:27  阅读次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潮声

   从 1952年到1980年,在汕头中山公园的中央大道上,曾经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塑《工农兵》,在长达28年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成为了最为鼓舞人心的形象,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也承载着几代汕头人不可忘却的人生记忆!它的作者就是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专雕塑系研究生班的潮汕籍学生张学武先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工农兵》雕塑早已随着历史的烟云不复存在。然而,通过这些多方搜集到的已经泛黄的资料图片,我们可以追寻渐行渐远的记忆,再次去感受张学武先生《工农兵》雕塑所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奋进的精神力量!

  

   “工农兵”是工人、农民和士兵三个词的合称。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便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此后,乃至全国解放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工、农、兵这三个阶层被认为是最彻底的无产阶级,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具有革命先进性的阶层。在政治运动的宣传中作为正面褒扬的角色出现,“工农兵”因此成为社会多年常用热词。

  

   这件《工农兵》雕塑动感十足,形神俱备。三位人物从左至右依次为农、兵、工。左侧是位女农民,胸前怀抱着一捆沉甸甸的麦穗,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中间是战士,双手紧握着冲锋枪,象征着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右侧是左手高举指向远方的工人,象征着紧跟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走向更加光明更加伟大的新时代。三人均挺胸抬头,目视远方,形象伟岸,青春勃发!这座由张学武先生于1952年创作的《工农兵》矗立于汕头中山公园28个春秋的雕塑,是张学武先生的代表性雕塑作品之一,在那个高歌猛进的年代里成为了最为鼓舞人心的形象,也成为了多少代人不可忘却的人生记忆!

  

  《工农兵》雕塑

   另据知情者回忆,1952年《工农兵》为水泥雕像,用水泥做雕塑难度要比其他材质高很多,只能一次成型,难以后期再加雕琢,对雕塑者的要求更高,必须“胸有成竹”才可能做到,这是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不得已为之的办法。1980年因某种原因而砸毁,改立张学武先生创作的《孙中山半身像》,1988年中山公园进行园区改造,改立广州尹积昌先生创作的《孙中山》全身铜像,即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孙中山全身像。

  

  汕头市中山公园

  

  1955年汕头中山公园工农兵雕塑前合照

  引自《岁月回眸——吴立珍藏照片》

  

  

  

  感谢中山公园、中心快门及热心网友提供的资料图片

  来源 | 大潮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