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上世纪在战乱里消失的潮汕铁路

时间:2016-10-26 12:00:40  阅读次数:

铁路是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走,成为近代以来陆上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2).jpg

如今的潮汕高铁


汕头开埠后,以远达南洋的地理优势,商业日益繁荣,为方便交通,从1888年起,美、日的一些机构就曾企图修筑潮汕铁路,但均未得成。20世纪初,在“收回利权”、“实业救国”的思潮下,华侨纷纷集资回国兴办企业。汕头埠就先后有潮汕铁路和汕樟轻便铁路。


潮汕铁路兴建者张煜南和张鸿南兄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著名华侨实业家。张煜南(1851—1911年),号榕轩,广东梅县松口人。张煜南少时在松口做米谷生意,后抵达巴达维亚谋生。1878年,他与张弼士合资开办笠旺公司,垦荒种植橡胶、咖啡、椰子和茶叶,还合伙开设银行,调剂金融。经过10余年的锐意经营,张煜南逐渐成为棉兰地区华侨社会中的首富,荷兰殖民者因此先后委以他为华人“雷珍兰”和“甲必丹”,成为棉兰地区公认的华侨领袖。张鸿南(1861—1921年),号耀轩,于1880年抵达棉兰投奔乃兄,不久被委任为企业总管,负责管理帐目。由于张鸿南工作勤恳,并赢得当地华侨社会的信任,当张煜南被提升为华人甲必丹时,他也被委任为华人雷珍兰。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4).jpg

1895年,张煜南继张弼士之后出任中国驻槟榔屿副领事,此后,被清政府授予花翎二品顶戴,四品卿衔,四品京堂候补等头衔。1903年,张煜南回国,他向清廷提出在韩江下游修建潮汕铁路的计划和潮汕铁路公司章程,称:“方今回家举行新政,首先铁路为大宗”。提出汕头“为潮州咽喉要隘”。可“招香港、南洋各华商及洋籍人集股开铁路,名曰潮汕有限公司。”当时全国各大铁路均系筹借外款修建,路权尽失。朝廷也希望“其小枝分路,若有华商集股兴办,亦足为保持利权之一助”,且认为“此路本轻利重,华商不难自力。”因此,批准张氏等集股商办此路。


1903年12月,潮汕铁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准备兴建的潮汕铁路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后来又加筑了意溪支线,路线确定后,清廷即派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前来实地勘测,全部工程、路轨、机车、车厢及站台由英国怡和洋行估价,计需180—190万元。据此,张煜南兄弟邀集亲友认股,股额定为300万元,其中张氏兄弟各认100万元,吴理卿、林立生合认100万元。张为创建首总理,吴、谢、林为倡建总理。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5).jpg

潮汕铁路开车纪念图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6).jpg

潮汕铁路开车至宾欢会图


潮汕铁路自1905年开始兴建,轨道从潮州府城起筑至汕头干线计24.4公里,加支线、岔道合计约32公里。1906年10月竣工,沿途在庵埠、华美、彩塘、散巢、浮洋、枫溪等地设站,所使用的车厢和车头全部是进口的,铁路全长42.1公里轨道标准1435mm(标准轨),主要车站为汕头站、庵埠站、彩塘站、潮安站,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7).jpg

列车抵达汕头车站,1910年代明信片,汕头日本山口洋行发行,陈传忠藏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8).jpg

列车停靠在火车站内,站台上的旅客准备上车的照片,汕头日本山口洋行发行,陈传忠藏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9).jpg

1910年代汕头火车站明信片,汕头日本山口洋行发行,陈传忠藏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0).jpg

1920年代汕头火车站站前照片,日本大孤神田原色印刷所印行,陈传忠藏


在1913至1923年之间,一位外国人拍摄的潮汕铁路照片中,一列从潮州开来的火车,正在停靠汕头站,几个穿长袍的人从车厢上走下来,可以看到车厢上写着“三等”,这列火车有一个火车头和11节车厢及一个守车,冒烟的蒸汽车头旁边站着一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而一群人似乎在守车处在拿取物品,火车四周是像刚翻土的田地。可惜拍摄者情况不详。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1).jpg

拍摄于1913至1923年之间的潮汕铁路照片,汕头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提供


抗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大陆实施经济封锁。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汕头成为华南地区最后一个对外联系的口岸,大批海外物资均由汕头港转运中国内地。为切断中国的补给通路,1939年6月16日,潮汕铁路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破坏。为防止铁路落入敌手,潮汕铁路被广东省保安处和第四战区汕头前敌指挥部下令拆毁。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2).jpg

潮汕铁路的机车上加搭了多层的竹架,《日军侵略潮汕写真》载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3).jpg

占领潮汕铁路后的日军,《日军侵略潮汕写真》载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4).jpg

侵华日军行走在潮汕铁路线上,《日军侵略潮汕写真》载


潮汕铁路从1906年11月16日通车至1939年6月16日拆毁为止,共存在了30余年。这期间,它对韩江中上游和闽赣边区的华侨、侨眷进出汕头,当地的客货运输和城乡经济的繁荣,都曾起过重要作用,如今贯通潮州和汕头的潮汕公路路基,就是当年的潮汕铁路线。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5).jpg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6).jpg

侵华日军踏过被破坏的桥梁沿铁路线从汕头向潮州侵犯1-2,《日军侵略潮汕写真》载


除潮汕铁路外,汕樟铁路也影响一时。《潮州志·交通志》载:入民国后,汕樟轻便铁路、汕潮电车铁路相继举办,颇极一时之盛。


汕樟轻便铁路筹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大埔人杨俊如与萧亦秋倡议并募集资本22.5万元,于次年成立汕樟轻便车铁路公司,杨俊如任总经理。据当时出版的《岭东概况》中的《汕樟轻便铁路一览》介绍路基铺复线小铁轨,路轨宽度19.5英寸,铁轨重量12磅,枕木用松木或杂木……轻便车没有车厢,其乘客坐座用藤竹等造成,形若肩舆,置于台车之上。底下装着四个小铁轮,后有两根斜木棍,上面钉着一条横木,由两个车夫手按横木,人力推动车走。车分特别、普通二种,特别车左右各坐二人,普通车前后坐四人。开动时,后面的两个车夫推着车跑,当车走得快时,车夫便利用车走的惯性,站上车板的后边片刻,车走较慢时,车夫又下车推行。沿站各设候车地方,如果一来一往两车相遇时,有双轨地方则各依其线路推行,否则就得一车让路。乘客下车,车夫把车抬出移落地面,让迎面车过后,再将车抬上铁轨,继续推行。


汕头埠至樟林约30公里,却横隔新津河、外砂河、莲阳河、东里河4条韩江支流,汕樟轻便铁路只能分段建设,河边设站,到站下车搭渡,过渡后又再换车前行。民国七年汕头埠通车至澄海下埔站,民国八年11月延伸到外砂站,民国十二年1月再延伸到澄海站。随后又延至莲河站埔尾新乡,全长18.5公里,沿途设站近10个,总站设在汕头埠盐埕头(今中山路的同益市场门口),有金砂、东墩、浮陇、鸥汀、下埔、外砂、澄海及莲河等站。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17).jpg

 

美国海军摄于1920年的汕樟轻便铁路。《汕头城市山》载


据陈楚金先生研究,鼎盛时的汕樟轻便车铁路公司有特别和普通车箱共200架,推车工人约180名,运载旅客和货物。工人采用三七分利制,如每日每辆收入车资1元,工人得3角,公司得7角。民国十一年,工人因工价问题罢工,公司方作出让步,工人的工金由3角增至3角半。工人除照章日得总收入之三成半外,无额外分红。唯每逢农历除夕、元旦两天及冬节、清明等客最多之时,方可对半平分。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ebp (3).jpg

如今的潮汕高铁站


潮汕轻便车铁路汕头站周围,昔日原为坟冢荒地,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逐渐成为繁荣之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政府以市区内不宜设立车站为由,着迁郊外,又因车轨横越中山公园前,阻碍交通,被限令拆除。时逢抗战爆发,汕樟轻便车铁路随战争而消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