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饿死也要孩子读书,70多年前汕头就有义务教育学校

时间:2016-10-26 11:44:51  阅读次数:

1942年,汕头沦陷已三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米珠薪贵,贫苦子弟,入学无门。汕头存心善堂发动社会贤达及热心公益事业人士,集资创办了汕头市笫一间完全义务学校——存心小学校,以救济失学儿童。


存心学校创办时学校成立理事会,由王文宽任理事长,辛扬人、马镜川、辛桂添、林裕源、郑学忠等为理事,郑学忠兼任校长,并推选辛扬人往泰国,郑学忠等在汕头筹款建校。经郑学忠校长多方奔走,捐资者百余人,其中汕头捐款最多者为张运生,捐国币3000元,最少者也有捐30元,事后立石镌刻捐款者姓名金额。

 

汕头存心善堂后有一片四百多平方米的空地,原是人称“四爷”的善人为扩大善堂而买下的地产,善堂理事会决定将空地建筑校舍,以贝灰结构建平房,共六间教室、一间容纳200人开会的礼堂和一个操场。初办时只有一至五年级共五个班,各用一间教室,另一教室作为校务处,原计划每班收学生40人。建成后,学校范围东至张园内街民房,西至儿童教养院,南到第二医院宿舍,北至正始小学,抗战胜利后,因班数增多,又在操场加盖4间教室。(图:1944年6月27日,存心小学校第一届毕业典礼留影,前排中座者分别为李向荣、张运生、谢名生、王文宽、郑学忠,蔡木通提供)1951年儿童教养院外迁,善堂便将教养院场地全部归入学校,使存心学校西边展至九如巷。学校经费在1950年前全由善堂供应,政府接管后,由地方财政拨款支持。1966年,因原建板木屋平房残破不堪,政府拨款盖建一座三层混凝土教学大楼。1967年西边校务处倒塌,又建一座二层教学楼。


1944年6月27日,存心小学校第一届毕业典礼留影,蔡木通提供.jpg

1944年6月27日,存心小学校第一届毕业典礼留影,前排中座者分别为李向荣、张运生、谢名生、王文宽、郑学忠,蔡木通提供


存心小学校第一任校长郑学忠,是善堂理事兼任校长,属义务性质,负责学校人事问题。第一任教务主任陈照予,训育主任杨明,总务主任陈享士,教员陈名裳、李侠辉、郑瑜、林玲、余良卿(后四位为女性)。1945年后,郑学忠往上海等地经商,由经营西药的波比洋行老板施祝生任第二任校长,施祝生另聘请蔡健为教务主任,1946年蔡健辞职后,郑良材接任。1947年训育主任另请陈枋廉担任,徐国华为总务主任。1948年前后,施祝生又请较有教学经验的沈烈光为教务主任,至1950年2月,学校理事会又请郑学忠出任校长,教务主任由曾永雄。1951年起实行教导合一,废除原设的训育处。不久文教局接办学校,郑学忠外调他校,并委任余世武任校长,余良卿为副教导主任。1952年学校改名“建新小学”,1956年改为“外马三小”,文革期间改为“东方红一小”,文革后改名“外马一小”。1988年,存心学校成立校友会时,海内外校友为了加强对母校的联系,要求恢复校名,得到了各有关部门批准,1989年恢复“存心”校名。


1948年第一学期,存心学校员生合影,蔡木通提供.jpg

 1948年第一学期存心学校员生合影,蔡木通提供


民国时期,存心善堂理事会对学校非常关心,理事经常到校督导工作,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当时存心学校采用全市统一教材,开设有国语、算术、珠算、语音、常识、尺牍以及图音、体育等,每节课仅30分钟。学校以考试推动学生学习,学生不及格者,差一分由教师用教鞭打一下掌心。当时的教师,大都由善堂理事或相关人员推荐,先填资历表,然后由校长、理事长面试,认为合格者,发给聘书,教师在接到聘书三天内,必须在应聘书上签名盖章,交还校长以应聘。应聘书上写明担任工作,待遇。沦陷时期,学校起初并不设日语课,后被检查发现,学校只得请善堂理事朱卓三的儿子朱锐任日语教师,以应付检查。存心学校的教师除上课外,还担任一些善堂的临时事务,如1943年潮汕大饥荒,男老师多帮抬棺,1945年美机轰炸汕头时,教师配合善堂救护队,抢救伤员送医院……



1949年6月24日,存心学校第六届毕业生临别留影,蔡木通提供.jpg

存心善堂理事会成员检阅存心学校学生童子军旧影,蔡木通提供


存心学校创办次年,原五年级升六年级后,再招收一年级两个班,全校共七个班,此后不断发展,至1949年已有18班,学生700多人。1956年前后全校有24个班,学生1000多人。学生多是贫苦人家子弟,也不受年龄限制,各班学生年龄相差有几岁的。初期报名人数百多人,经接触观察除个别身体有缺陷不适入学外,余全部免费就读,并赠给书籍。成绩优良者还可得到物质奖励,生病时可到存心医院免费治疗,困难者可在存心教养院免费理发,但没有供应学生食宿。学校有校学生会及各班班会组织,校风良好,纪律严明,一听校钟或信号响,全校师生立定静听。学生入校务处要站在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才进入。老师或老辈出入要行礼,高年级学生要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帮助大扫除,搞清洁卫生,放学回家排除唱歌,遵守交通规则等。课外活动除定期举行书法、作文、演讲及各种体育比赛外,每学期还有一二次大型文艺会,如儿童节、恳亲会时助学演出,有时为开展募捐活动,还到戏院演出。善堂理事会规定学校不问政治,校内不设任何党团组织,民国年间各种集会,存心学校很少参加。


1949年6月26日,存心学校第六届毕业典礼留影,蔡木通提供.jpg

1949年6月24日,存心学校第六届毕业生临别留影,前排坐者分别为沈烈光、郑瑜、陈枋廉、李慧琳、肖辉,蔡木通提供


存心善堂理事会成员检阅存心学校学生童子军旧影,蔡木通提供.jpg

1949年6月26日,存心学校第六届毕业典礼留影,蔡木通提供


2009年,随着旧城区改造,存心小学教育服务片区多列入旧城改造项目,居民人口分流现象突出,生源日渐锐减。在此背景下,汕头存心慈善会向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将存心小学加挂特殊教育学校,针对孤儿、残障少年儿童实施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通过全托、全护理来照顾其生活起居。存心善堂这一善举,立即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存心学校因此成为广东省第一所全托式义务特殊教育学校。存心特殊教育学校的创办,除了教育意义外,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促进社会和谐,并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民间力量,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作者:陈嘉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