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潮州城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6-05-25 11:07:24  阅读次数:

现潮州古城区(以环城路为界)规划于宋,形成于明,定型于清。其特点是区域功能明晰,有北贵、南富、西丁、东财之称。北廓为城之上,是衙署府门所在,居者以达官贵人为多;南廓猷灶义兴甲、家石古郑庵十大巷并列,豪宅云集,居者多是豪富;西廓打银街、胶柏街成片,工艺与作坊聚集,从工多是男人;东方临江,以太平路为中轴,商户行栈林立,是商贾经营旺地。


20130923111022.jpg

现潮州古城


古潮州城市场十分兴盛,远在宋代,商民们便自发地在湘子桥上聚汇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明代以后,又逐渐在城内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区和若干专业性市场。


359719_1.jpg

潮州西马路


到清代,潮州市场分布的格局大抵如此:从太平路北端昌黎路口起向南至开元路口,是古城潮州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义安路是铜、锡器制品营销的集中地;西马路是鼓乐业的所在地,仙街头是眼镜古董商的聚集点,上东堤和图训巷多是私家银庄和批局;下东堤、东门街、下水门街和东门外沿韩江一带,集中着纸、糖、油豆、京果、海味、碗等行业,湘子桥和桥东宁波寺前,是青果佣行;东城门至下水门沿江内街,是木器家具农具铁类的产销地带;南门沿江是竹类批发市场;南春路大部分是竹器店;下水门外南端至鱼鲜场,是杉木竹和海鲜鱼品的经营点;位于潮州城北的昌黎路,是潮州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在这里经营的大都是笔墨店、刻印店、写字摊、裱画铺;西平路西门一带多为顾绣、抽纱的营销点。


69c14e7e014f4378b185ab34e98634a3_720_0_max_jpg.jpg

此外,还有以商业专业性活动频繁而得名的米铺街、竹铺头、豆铺街、糖行街等商品交换街巷和以专业经纪商聚汇形成的猪仔场、青果场、青菜场、鱼鲜场等服务性交易场所。(上引自《潮州商业志》第375页,潮州市商业局编,1988年)


6608944492236583869_看图王.jpg

潮州太平路


民国13年(1924),大街拆建竣工,并易名太平路。此后,各行业商家竞相在该路租屋建店,一时间街道两侧商店林立,百业俱兴。其中尤以北侧昌黎路口至南侧开元路一段最为繁盛。聚集在这里的商店,经营着绸缎布匹、苏广百货、金银首饰、鞋帽被服、电器五金、书局、药房等。据民国23年(1934)全城商业坐商调查资料记载,潮州城初具规模的坐商已有2418家,分为146个行业。当时,在整条太平路经营的坐商共有372家,分为金融、杂货、金属、美术品、建筑、染织、衣着、装饰、日用品、燃料品、饮食品、医药等12个大类、75个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居于首户的巨贾多聚集于太平路中段,其中有在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吴祥记、大祥、义成、顺发、千大、庆祥、千盛等。此外,街道两侧的铺缝店隙中,还夹杂着为数众多的杂食、杂货摊档。各种生意互相竞争,相互作用,使这一市场日趋繁荣。太平路上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叫卖声、要货声此起彼落。(上引自《潮州市商业志》第377页,潮州市商业局编,1988年)。


359719_1.jp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