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不变的乡情

时间:2016-04-14 11:25:44  阅读次数:

640.webp (42).jpg

一个潮汕游子还看百载商埠的前世今生


 

2011年的初夏时节,一纸调令,两三行囊,四五百公里的距离,六个小时的车程,我赴任汕头,回到了故乡。那一天,510。天气晴好,近乡情怯。


作为一个早年外出求学,久居在穗工作的潮汕人,我一直以自己为潮汕人而自豪。此次调任汕头,可以说,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想:久履异乡,根在潮汕;敬恭桑梓,结草衔环。我想,这也是每一个在外潮人源自灵魂的文化皈依,割舍不去的故土情怀。


潮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对于这片热土,我有着特别的感情。履新之后,利用周末闲暇的机会,我多次重游汕头的老城区,怀着不变的乡情,感受“岭东之门户,东南之要冲”的前世今生,寻找中国银行与这座城市的因缘际会,感怀潮人的自豪和荣光,责任与担当。


在老城区,在开埠纪念馆、潮海关旧址、礐石外国领事馆、侨批文物馆,在“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在那一座座中西合璧、看似残破,但精雕犹存、风华依旧的骑楼行铺,在那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放射状的老街,我看到了许多汕头开埠以来各个阶段的历史足迹。我能想象,在那时,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作为商业之盛全国第7、港口吞吐量全国第3的汕头,是如何的巨贾云集、洋行林立、繁荣显要、锦簇升平。我能想象,同样在那个年代,无可奈何炊甜粿,下南洋、走暹罗、过番谋生的潮汕游子,是如何在异乡筚路蓝缕、辛勤打拼、艰难谋生,又是如何通过“水客”“批脚”,将一封封思乡家书、一笔笔血汗钱银,寄回家中,赡慰老小。特别是当看到中国银行与海关总税务司签订的汕头中行营业用房用地买卖契约、中华民国军需公债(民国元年发行,约定1917年后到中国银行兑付,年利八厘)等文物时,我觉得我不是在触摸历史,而是在感知那一份时代的沉重;我能想象,当年民族金融业是如何艰难地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作为当时特许国际汇兑及贸易的中国银行,又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全力服务民生经济,树起民族金融旗帜。


在老城区,感知历史,感受潮味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品尝家乡的小吃,特别是从小就吃着潮汕菜长大的我,长年在外工作,很难有机会齐全地、尽兴地尝一尝家乡的味道。老妈宫粽子、普宁豆干、鲎粿、无米粿、猪肠胀糯米、蚝烙、牛肉丸、鱼丸、爱西干面……美不胜收,回味无穷。在品尝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食客要求“来家盘”(再来一份),小档口的老板和伙计多数会坐下来冲杯功夫茶喝,而我也有时与老板、其他食客“担有担无”(就是闲聊之意),偶尔也会聊到番客、侨汇,聊到衣锦坊(汕头中行旧址),聊到潮籍贤达、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英歌舞、剪纸艺术,聊到国学大师饶宗颐、书画家王兰若、潮剧表演艺术家洪妙、张长城、姚璇秋……彼此之间的潮语交流,让我备感亲切;言语中感受到近些年汕头经济起落带给这里人们的无奈,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我想,这里应该是最接“地气”、极富“潮味”的地方吧。


640.webp (43).jpg

汕头老城区


走过小公园,走出老城区,走到龙湖区“升腾”的雕塑下,是汕头的新城市中心,是百载商埠的另一面:汕头经济特区,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传统和现代的交织之下,在国家及省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在海外潮籍乡亲的大力支持下,地区经济迅速腾飞,市场总量不断扩大。在三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过曲折,有过起落。但是,当我走进高楼林立的城市新区,当我站在黄金海岸、亲水平台,当我走近“一湾两岸”的规划沙盘模型,我能强烈地感受到,汕头,这座百载商埠,老经济特区,正在焕发新机,正在经营未来,正在奔向幸福;同时,我也不禁在想,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对此,我想到了三个词。


640.webp (44).jpg
汕头市小公园

首先,是“文化认同”。文化是根,是一个族群,一个地区的精神纽带和情感依托;文化是魂,是一种力量,可以凝聚一个族群,可以带动一个地区。千年潮汕平原,浩浩汤汤;百载鮀城商埠,熙熙攘攘。潮汕文化,便是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的独特属性,它是附着在海内外所有潮人身上的灵魂标签,与生俱来,代代传承;纵横四海,根在潮汕。


有潮水的地方就会有潮人。我想,正是由于潮汕文化的传播与延伸,海内外潮人的乡情乡谊才得到了更好的沟通和联结;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间血脉相连、心手相牵。作为一名银行业界的潮汕人,我想,有此文化底蕴为依托,是否能结合中国银行“跨境发展、尊贵服务”的特色,在金融方面做点文章,促进汕头经济总量做大,推动地区再创新辉煌呢?具体到金融产品,以前海外潮人通过“侨批”(具有汇款信息)连接家乡亲人,如今是否可以对同样具有汇兑结算载体功能的银行卡进行探索创新,满足潮商对家乡的眷顾之情和归属感呢?由此,因应汕头市人民政府提出“加快发展汕头现代服务业”,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于是在国内金融界中率先推出了“中国银行潮商信用卡”,并特设潮语服务专线,预备推出“潮菜美食联盟”,在各地发展一批潮菜馆成为特约商户,兼顾经商便利与潮商情愫,以吸引在外潮商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回汕,更好地发挥海内外潮商的作用,共同建设幸福家乡。

640.webp (45).jpg

南澳跨海大桥


第二,是“”。潮汕商帮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而作为百载商埠,汕头也因商而立、因商而兴。从以前的民间经贸往来、海上贸易交流到现在的个体民营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在150多年的开埠岁月里,汕头始终走着特色商贸发展之路;特别是现在,民营企业多且比重大,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处于省内“第一方阵”,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汕头经济正朝着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在日常与当地民营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有潮汕商帮所独有的“富于冒险、诚信经营”的共同品质。我想,这与我们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和互补的,是可以探索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基于此,我们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中心,并先后与汕头海关、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等签订了合作协议,配合市政府搭建平台,让本地企业唱好戏、唱大戏,进而推动地区金融总量的增长。


第三,是“责任”。在老市区,与小档口老板、伙计、食客的交流中,他们言语中流露的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盼,对于我而言,其实触动很大。作为与经济民生密切相关的国有银行,我认为,我们有这个责任,促进民生改善的社会责任。具体怎么做呢?我想,除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加快发展外,服务民生公益事业也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去做的工作,为此,我与我的团队也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创新。如,坚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积极参与我市金融社保IC卡项目建设并实现了全省首发,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又如,成立了汕头市金融机构中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开展金融宣教服务、扶弱助残济困、生态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响应、社会社区活动的同时,今年3月份还到礐石风景区绿道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践行志愿精神,回馈社会公众;再如,与汕头大学共建实习培训基地,为汕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习机会等等,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建设,给力幸福汕头。


640.webp (46).jpg
广西贺州市容


海滨邹鲁,源远流长。从过去到现在,这座恩格斯笔下当时中国除五口通商之外“惟一有商业意义的口岸”,已历经太多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自强不息,海纳百川。从当下看未来,“红头船”的故乡,汕头特区,再一次向世界敞开怀抱,以共同的家园意识,汇聚融合海内外潮人的智慧力量,吹响新时期再创业的号角。作为潮汕子弟,桑梓情怀是我们的精神火种,文化共通是我们的桥梁纽带,而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相信,以潮汕人耐劳刻苦之节,运筹帷幄之智,昔日“商贾云集、楼船万国”,明朝“一湾两岸、幸福之城”


谨以此,纪念履新一周年,期待新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