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潮汕的历史,一直在“管来管去”,最后潮汕究竟是谁管谁呢?

时间:2019-06-20 17:21:05  阅读次数:

  我们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头、潮州、揭阳。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为“谁管谁?谁比谁大?谁比谁好?”而争论的面红耳赤。

  事实上,潮汕的历史,一直都在“管来管去”、“割来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为三市,才结束了长达2200多年的这种“管来管去”的历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谁管谁呢?

  

  潮汕“揭阳管”

  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东最古老的县份之一,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历史。揭阳历史悠久,境内榕江流域地区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

  潮汕古为闽越地,秦汉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潮汕一带划归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嚣、赵佗,攻取陆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辖揭阳戍等六县。揭阳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可见,潮汕最早的名称是“揭阳”。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可见当时的揭阳县管辖的范围是相当大的,比现今的潮汕范围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闽南一带。

  

  潮汕“潮州管”

  隋开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罢州设县,次年(591年),于义安县改设潮州,以潮水往复为名,始称潮州。此时潮州辖义安(今潮州)、潮阳(今汕头市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揭阳普宁市)、海宁(今惠来县)、绥安(今福建漳州一带)、义招(今大埔县)、程乡(今梅县)6县。

  此后,潮汕历史上长达近2000年称为“潮州”,历史诸如称呼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在潮州的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明崇帧六年(1633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今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潮州辖县共9个:即潮安(原称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注:南澳县时为饶平县辖地,揭西县时为揭阳县辖地,汕头市区时为澄海县辖地)。

  现今的潮州市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潮汕“潮阳管”

  潮阳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晋隆安元年(397)潮阳置县,因濒临南海,地处山之南,海之北,而称潮阳。时属晋王朝的义安郡。此后的古代历代隶属潮州府。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罢州为郡,潮州改为潮阳郡,辖潮阳、海阳(今潮安)、程乡3县。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州,潮阳郡复改称潮州。此后,潮州作为府城,统辖潮汕各县及周边的一些县份。郡、州几度更易,潮阳都为其属县。

  由于潮阳建县较早,延续不变,历史上潮阳郡又曾取替潮州,故古代诗人多用“潮阳”来借代“潮州”。

  关于潮阳之称,唐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有诗为证: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被贬后,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潮州刺史韩愈到潮后,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棉城镇)。

  

  潮汕“汕头管”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原汕头市政厅重新建制,设立潮汕专区。这是在潮汕历史上,“潮汕”首次成为一个行政区划名称。

  1956年2月,设立汕头专区。此后几经变动,改称汕头市。汕头市区均为地方或专区党政机关所在地。

  汕头专区的管辖区域曾十分广阔,不仅包括现今的潮汕三市,还包括丰顺、梅县、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海丰、陆丰等区县。后来,随着梅州和汕尾从汕头析出独立成地级市,汕头管辖的范围才逐渐缩小。

  新中国成立后,汕头已跻身为举足轻重的港口城市,且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作为潮汕的中心城市,也是市政府的所在地。

  

  1991年12月7日,原汕头市一分为三,拆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自此,潮汕三市“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从此,潮汕也正式结束了“管来管去”的历史,谁也不管谁了,而是平起平坐的潮汕三市。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上,潮汕向来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都是“胶己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