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在大海的这边,等待父亲的侨批

时间:2017-02-03 16:18:09  阅读次数:

导语: 1月30日,受许瑞生副省长的委托,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郭壮狮副厅长,省户外运动协会方小聪副会长一行来到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古楼村,看望及慰问侨批后人林家钟,也借此向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和广大归侨侨眷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640.webp (3).jpg

郭壮狮副厅长,方小聪副会长看望侨批后人林家钟


▎等待侨批的日子里

也不知是从哪个年代开始,林家钟的父辈们每到17岁,就会漂洋过海,出外谋生。林家钟生于1948年,出生的时候,父亲林作聪正在马来西亚打工,虽然没见过父亲,但是每个月,林家钟总能看到父亲寄来的信,信来了之后,家里就能买得起粮食和猪肉了,这是林家钟最开心的时刻。


在他的记忆里,每到信来的那几天,奶奶就唤他“孙儿,你去看看有人来分钱了没”。林家钟就跑到村口去等,在幽幽深巷中,当听到一声“批来了”的欢快呼叫时,母亲便会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搀扶着奶奶走出家门,焦急地望着巷口,而林家钟就会飞奔着跑过去拿侨批


640.webp (4).jpg

“水客”送来侨批


林家钟和侨批派送员(俗称“水客”)已经混得很熟悉了,他还清晰记得水客的模样,他说,水客手提篮子,肩背批袋、腰系浴布和烟斗、手握纸伞,小时候觉得他好亲切,只要他一来,就有遥远的父亲的音信了,也有东西吃了。


拿到侨批是母亲和奶奶最大的安慰,只要侨批来了,母亲则立即捧在手中如获至宝,细细阅读,尔后全家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因为通过侨批,家里人一来得以知晓父亲在海外谋生情况,二来也无需担忧家中下个月生计了,奶奶就能靠着侨批,主持全家族十口人的生活开支。


那时候,林家钟的家里每个月都能准时收到四封侨批,除了父亲的一封,还有他的大伯、二伯,以及二伯的儿子寄来的。他说,奶奶的这些孩儿都不在身边,日子虽然艰苦,但有了几个孩儿的侨批,家里的生活在村子里也算不错,还建了一座精致的祠堂“标德堂”,十分威风。只不过,每月初一十五拜神时,林家钟的奶奶总跪在妈祖娘娘神像前,祈求着,念着“老爷保号,儿孙在外平安”,这也成为了林家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幅画面。

640.webp (5).jpg

 

林家祠堂“标德堂”


父亲成为了内心深处的思念


1956年,林家钟8岁了。


从他出生到8岁这一年,仍未看见过自己的父亲。想念父亲的时候,他会让母亲拿出那张老照片,里面是父亲几兄弟的合影,照片是父亲回乡结婚,出发再去南洋前在影楼照的,西装革履,头发油亮,十分精神,坐在最中间的就是他的父亲林作聪。


640.webp (6).jpg

正中间的男子为林作聪


奶奶曾多次叮嘱林家钟说:“这张照片一定要好好保留,日后留作纪念。”


可林家钟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张照片竟然成为了他对父亲最后的印象。1956年的某一天,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母亲颤抖着双手接过信件,嚎啕大哭,全家人都被悲伤笼罩着。而这一年,林家钟的一个伯伯也在海外去世,让他至今感到痛心的是,父亲和伯伯到底是怎么去世的,最后也没弄清楚。


林家钟说起,父亲打工的那家店的老板曾经寄来一封信,信里称赞父亲勤劳刻苦,“过好惜”,对其父亲的离去表示很遗憾。但这个老板在信里也写到,不知道父亲的具体死因是什么,这成为林家钟至今的遗憾。但最让他心心念念的是,父亲一辈子“叶落不能归根”,由于历史原因,父亲去世后,林家钟没办法下南洋去将父亲的骨灰接回家乡,父亲在何处安息,父亲的遗物谁去料理收拾,父亲去世前有什么心愿,这一切都化作了林家钟内心深处,久久无法挥去的思念。


640.webp (7).jpg

郭壮狮副厅长与林家钟


父亲去世后,林家钟家里的生活更加艰难。幸好,每个月还有伯伯们寄来的侨批可以维持生活。林家钟说:“叔伯们每个月寄钱来,照顾我们孤儿寡妇,我还读书读到了初中,如果没有侨批,我们早就活不下去了。”后来,在侨批业几乎停滞的那些岁月,林家钟的生活越来越艰苦,他说,上学就喝一点粥,淋上几滴酱油,最难的时候,家里人都饿肚子。


 “在父亲去世后,母亲经常哭到眼肿,很伤心,后来我成为她最后的依靠,她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但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在我25岁那年,她也去世了。”


林家钟说:“母亲离开的时候,我已经有了儿子,如愿让她抱上了孙儿,这应该是她最大的安慰了。”


也不知道,林家钟的母亲在离去之际是否还在回想着:当年,丈夫林作聪在天后宫祭拜过“妈祖”,带着一个市篮,装上几件旧衣服,一条浴布,几块充当干粮的甜粿,告别父母、妻儿,怀揣着生活的艰辛,万般无奈的踏上“红头船”的场景。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如今,每次听到这首《过番歌》,林家钟总会想起父亲,以及远在大海那一边的亲人们。

 

640.webp (8).jpg

下南洋的红头船


许瑞生副省长送来了两封侨批 

随着年代变迁和搬家,林家钟家里的那一箱箱侨批早已丢失不见,他已经许久没看过父亲的那些侨批了。然而,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在2015月1月27日,许瑞生副省长来到林家钟的家里,亲手将两幅装裱好的侨批复印件送给了他,那就是父亲林作聪曾经寄回来的侨批。


640.webp (9).jpg

许瑞生副省长送给林家钟的两封侨批


机缘巧合,这两封侨批辗转着被许瑞生副省长这一有心人看到,最后又回到了林家钟手上。林家钟至今十分感慨,他说:“我家里的侨批全部丢失了,没想到许省长看到这两封侨批,找到了我,该是多曲折啊,许省长十分有心,真的很感谢他,让我再次看到了父亲寄回来的侨批。”


如今,侨批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是在外华人心系家乡、亲人,艰苦创业、拼搏、诚信、仁义的历史见证。每一封侨批,蕴含着在外华人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对于林家钟而言,虽然从没见过父亲,但父亲早已如侨批精神一般,深深嵌入了他的生命。

据了解,林家钟的伯父一脉已经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站稳脚跟,近年来,他和几个堂兄弟常有联系,有了微信之后,他们更是经常语音聊天,传递彼此的思念。一堂兄告诉林家钟,中国现在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外华人已经在国外有足够的力量。林家钟说:“我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不愁吃不愁喝,儿孙都长大了,春节家里一片欢声笑语,幸福美满,我老人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侨批银信后人,快到碗里来!! 

据郭壮狮介绍,近两年省政府在积极开展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工作,不断地在挖掘驿道周边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这次通过中国南粤古驿道网发起“驿道依旧在,故人何处寻——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目的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事例,诠释华侨刻苦拼搏、诚信为怀的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全面展示他们的家国情怀。希望有更多的华侨和侨属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有捐献侨批意愿或者了解侨批后人线索的,也可以直接与中国南粤古驿道网进行联系。


(来源:中国南粤古驿道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