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动态▶

潮剧的过去是这样的,将来也许会是这样的

时间:2015-07-21 17:31:52  阅读次数:

 潮剧的过去

潮剧初时的演出规制只是席地而演的“涂脚戏”,经过在田野中草草搭台演唱的“摔桶戏”阶段以后,才渐次出现 “竹帘戏”,这就是广场戏的雏形。
以前的潮剧固定戏台一般建在关帝庙、妈宫前或私人庭园中,如揭阳北门关帝庙古戏台、澄海莲阳古戏馆和潮州廖厝围卓兴庭院戏台等,表示于对“老爷”(指神明)的尊敬,增加节日浓厚氛围。
后来又多搭建临时的游动戏台,一般构筑于乡镇广场或野地高埠之处,有时亦搭于村前秋收后的田埕上,演过即拆。这便是现时我们经常可见的戏台。
潮剧演出的舞台装置,从初期到现代,由简单陈设到布景灯光的运用,经过多次变革的漫长历程。

早期(清末民初),台中挂竹帘,台前摆一桌二椅,台口左右侧各安放燃豆油的灯盏二盆作照明。20年代至30年代初,舞台面改为三门四柱式帐幔,这时台口改吊华丽的大光灯3支作照明。30年代末,时装戏兴起之后,台面改为画布硬片装置,接着机关布景盛行。此时期,舞台改用鸡心型汽灯五支作照明。后来有人随团发电用电灯。有了发电条件,水景、火景等相继出现。建国后,1952年开始改为布幕镜框式舞台,台前逐渐增加一些半立体景物及木制现实桌椅。1960年以后,开始采用天幕布作幻灯投影,台前普遍用射灯。
 
潮剧的现在
 
经过多次的变革,革除了旧时的勾栏等,现代的潮剧舞台装置已改成镜框式舞台,基本适合城市剧院、农村戏台、广场竹棚等。

 

 

尽管潮剧戏台随着科技改革的推移,不断地优化,然而潮剧戏服,在过去到现在并没发生太大的改变。它十分重视身份区别、官阶区别和等级区别,并反映在服装的式样、颜色和图案花纹上。潮剧戏服无寒暑四季之分,不论是朝官的蟒袍,还是百姓的项衫、短衣,一年四季均可穿戴,这也是潮剧舞台戏服的另一个特点。

 
潮剧的将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潮剧随着潮人的足迹传遍五湖四海,全球“中文热”变成“潮剧热”,潮剧不再是只属于海内外潮人的喜好,不再只是属于炎黄子孙的文化,而是全世界人类的精神财富,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悉尼歌剧院看潮剧;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维也纳大厅看潮剧;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好莱坞看潮剧;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潮剧的身影。潮剧表演,将不再受区域的局限,甚至不再受时空的局限。
 

 

 

0